top of page
策展人:黃瑞茂
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暨建築系專任副教授,2017年參與淡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計畫(USR),並提供設計思考與設計工作坊的教學工作。研究領域在社區設計、都市設計與校園設計等方面的實務與研究工作。專業實踐關心接近城市的權利,進行包括亞洲城市都市空間、都市設計、社區設計、農村再造、歷史保存、生態永續、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等等議題的創作、研究與行動介入工作。
協同策展人:姚孟吟
資深藝術行政與策劃者,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。1998年返台後即加入台灣當代藝術的推手-竹圍工作室,先後參與藝術村、閒置空間藝文再造等文化政策研究與國內外藝文網絡的串連,並運用豐富的藝術人才庫進入校園和社區進行擾動,倡議藝術的力量可
以跨越文化鴻溝,打開新的視野。2010 年創立福室繪工作室,透過公共藝術、課程規劃、工作坊等多元藝術表現與計畫,創造藝術與社會接合的介面,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。
以跨越文化鴻溝,打開新的視野。2010 年創立福室繪工作室,透過公共藝術、課程規劃、工作坊等多元藝術表現與計畫,創造藝術與社會接合的介面,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。
藝術家:陳敬寶
陳敬寶是「新北市鄧公國小」老師,同時也是攝影藝術家。擁有這兩個身份的他,自2001 年起開始「迴返計畫」的作品拍攝,將國小校園視為「真實劇場」,結合戲劇與類似電影定格的敘事方式,試圖言說在影像框景之外的話語;藉由被攝者的書寫文件與擺拍式攝影,探索虛實與記憶的微妙界域。陳敬寶並以此系列作品獲頒日本「東川賞」,成為該獎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榮譽的台灣藝術家。
藝術家:蘇子涵
蘇子涵於1984 年生於新北市,她的創作經常用透明模型將城市生活的面貌封存起來,例如停車場、噴水池、住家,層疊出豐富的面貌。許多她的作品都有上層和下層的分別,模型表面與內部置入不同的人物與景色,猶如揭露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,激發觀者的想像力。她近幾年的作品延續對空間性和物質性的辯詰,增加了重訪過去、重組歷史、重塑現在的當代性命題。
藝術家:潘羽祐
2007 年自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畢業。專注於平面藝術創作,多以水墨作品及平面設計為主。離開校園後,他開始嘗試將作品帶到不同場域中進行創作、關注城市意象發展與街道景觀變化,以童趣與活潑的方式連結過去的生活情懷與對未來的想像,多次受邀對公共場域進行改造。他並曾多次與學校合作,帶領學童透過生活場域的觀察、社區的探索,發展出多元的課程內容與藝術表現形式。
藝術家:陳信甫
野步社區工作室/城市野步森林暨城市野花(菜)園倡導者。擅長結合自然觀察、生態批評、環境教育、地景設計、社區參與等跨領域的視角與方法,引領社區改造日常生活環境,共創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新城鄉。
藝術家:黃左安
2020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士
2018 遠東建築新人獎入選
2018 台北雙年展「後自然: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」參展
2020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畢業設計組佳作
2020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畢業設計組佳作
2016 淡江大學校史館展示設計參與
2018 遠東建築新人獎入選
2018 台北雙年展「後自然: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」參展
2020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畢業設計組佳作
2020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畢業設計組佳作
2016 淡江大學校史館展示設計參與
藝術家:謝瀞瑩
聲想劇場創辦人,生於花蓮,從小學習管樂、打擊與鋼琴。2004 年於東吳大學音樂系畢業後負笈德國,並陸續取得德國呂北克高等音樂院(MH Lübeck)高等演奏家法國號碩士,德國漢堡戲劇與音樂學(HfMTHamburg)電子音樂作曲技術證書,以及德國漢堡造型藝術學院(HfBKHamburg)新媒體表演藝術碩士。主要以聲音結合科技,進一步將「表演」置入多元空間的沈浸式感知裝置,以此創建特殊感知聯動與時間性的虛實空間狀態。2018 以三組聲音裝置作品「聲遊記」入選台中歌劇院2018 年微劇場計劃、2019「聲洄」聲音互動裝置於台北數位藝術節「再轉存」展出、2019 年「身聲虛實場:VR 與多聲道即時電聲表演計畫」入選108 年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輔導推動計畫。2018 就讀於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,研究方向為虛實空間(AR/VR)、沈浸式體驗(Immersive Experience),與空間聽覺
(Spatial Audio)相關之互動感知與表演行為模式,2019 年於中國科技大學、國立交通大學,臺灣藝術大學擔任兼任講師、教授聲音藝術、電聲作曲創作,與新媒體藝術等相關課程。
(Spatial Audio)相關之互動感知與表演行為模式,2019 年於中國科技大學、國立交通大學,臺灣藝術大學擔任兼任講師、教授聲音藝術、電聲作曲創作,與新媒體藝術等相關課程。
藝術家:賴魯犇
跟台灣有著奇妙緣分的德國音樂家、樂器創造者和DJ,教育學習上他曾參與柏林藝術大學衍生藝術系教授Alberto de Campo 的課程,也參加過設計和創作新數位樂器的跨界合作研究計畫3DMIN。他除了吹一個神奇的聲音像薩克斯風的竹笛,也熱衷DIY 電子樂器組裝、改裝,他的作品也曾在柏林的樂器博物館被展覽。甚至會用Gameboy 遊戲機做音樂,組合這些配料來造成有實驗氣氛、還是很會讓你想跳舞的音樂。是個常有創意迸發熱愛即興實驗的音樂人。他最近創造的電子樂器特別是探索光與聲音的聯繫。
藝術家:黃致豪
亞洲大學 創意商品設計研究所 碩士
亞洲大學 時尚設計學系 服裝設計主修 學士
經歷
2020.12.10 綠色達達秀出你的聖誕節-創意聖誕卡製做 創客工作坊 講師玄奘大學 教學發展中心
2020.6.13 幾何、切割、編織、玩創意 期末動態展評審委員玄奘大學時尚設計學系
2020.4.20 服裝設計創作-設計與創新 主講人 玄奘大學 時尚設計學系
2020.4.16-6.11 藝術與生活 指導老師 苗栗縣通霄國民中學
2020.3.9 文青X文化X文創-談美學經濟力 講座玄奘大學教發中心
2019.10.12 2019新埔柿餅節 柿染服飾走秀 美姿美儀指導老師 新埔鎮農會農業推廣教育中心
2019.10.2 綠色煉金術-當代首飾的想像與實踐 講座 玄奘大學教發中心
2019.9.18 玄奘大學時尚設計學系畢業專題製作初審 客座評審
2019.8.23 來客燈籠月圓圓—燈籠創作與走秀體驗 指導老師 苗栗鐵路一村
2018.11.102018鹿港老街文化節 復古造型走秀 評審委員 鹿港老街觀光發展協會
亞洲大學 時尚設計學系 服裝設計主修 學士
經歷
2020.12.10 綠色達達秀出你的聖誕節-創意聖誕卡製做 創客工作坊 講師玄奘大學 教學發展中心
2020.6.13 幾何、切割、編織、玩創意 期末動態展評審委員玄奘大學時尚設計學系
2020.4.20 服裝設計創作-設計與創新 主講人 玄奘大學 時尚設計學系
2020.4.16-6.11 藝術與生活 指導老師 苗栗縣通霄國民中學
2020.3.9 文青X文化X文創-談美學經濟力 講座玄奘大學教發中心
2019.10.12 2019新埔柿餅節 柿染服飾走秀 美姿美儀指導老師 新埔鎮農會農業推廣教育中心
2019.10.2 綠色煉金術-當代首飾的想像與實踐 講座 玄奘大學教發中心
2019.9.18 玄奘大學時尚設計學系畢業專題製作初審 客座評審
2019.8.23 來客燈籠月圓圓—燈籠創作與走秀體驗 指導老師 苗栗鐵路一村
2018.11.102018鹿港老街文化節 復古造型走秀 評審委員 鹿港老街觀光發展協會
藝術家:陳有德
創作由視覺藝術出發並跨足表演藝術之間,其作品擅於與人互動,於互動中產生趣味性及溫度,總希望引導人們看見生命的美好。近年來從事嘉年華式踩街創作指導,在第一線聆聽在地人文歷史及在地特色進行互動創作指導。
藝術家:涂敏芬
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,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。學術論文發表於國內外多本學術期刊,也獲得多項研究獎項鼓勵。研究上採質性研究,關注創新與創業、地方創生議題。在教學上,以「教育興業家」定位自己,並實驗多種的課程形式創新,包括:微創業實戰、設計思考工作坊、田野實作等,應用在包括創新管理、服務創新與設計、策略管理等課程。現亦為淡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《淡水好生活》協同計畫主持人。
藝術家:劉宇萱
創創路工作室創辦人,畢業於淡江企管系,2017 年大三時期開始紮根淡水,大四創立創創路工作室並擔任執行長一職,2018 年至今舉辦超過80 場活動、策劃展覽3 次及承接超過16 個案件,為淡
水地方帶來超過5,000 文化人次效益。
水地方帶來超過5,000 文化人次效益。
bottom of page